陈世清:对称经济学 术语表(三十二)

行业观察
  • 互联网
  • 2019-06-19 09:18

经济结构的对称态  经济活动中以主体为主导的再生经济学意义上的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主客体动态平衡过程,以主客体动态平衡为核心的生产各个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过程,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微观的经济结构的对称态靠企业管理,宏观的经济结构的对称态靠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结构的对称态着眼于各个要素之间质的对称,因此不同于总量平衡。实现经济结构的对称态有消极与积极两种途径。消极途径就是补短板,即管理学的“木桶原理”。 积极途径就是拉长板,即管理学的“水桶原理”。先拉长板再补短板,即管理学的“对称原理”。 经济结构的对称态既是一种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管理方式,属于对称经济学范畴。

5G  5G即5G网络,是继4G网络之后的新一代通讯技术,由新一代通讯标准、通讯芯片技术、通讯基站技术、通讯网络技术、通讯终端技术组成,具有超高宽带、超低延迟、超广连接、深度融合的特征。5G网络技术突破了线上智能与线下智能连接的瓶颈,打破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界限,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能,使互联网成为真正的互联网;同时促进智慧、知识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人类二次创业与发展中国家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这不但是通讯技术质的飞跃,而且带来互联网技术质的飞跃,必将带来数字经济产业升级与新一轮产业革命,使人类真正进入后工业时代。

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经济学概念。现代产业体系是以智慧经济(含数字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宏观产业结构。高附加值,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灵魂;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系统性、规模性、精准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也是智慧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产业形态。

信息控制论  通过主体自觉的、积极的活动实现信息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理论与模式,是对策论的基础理论。所谓对策,就是在信息对称或接近对称的基础上依靠知识和智慧进行决策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其本质特征是不打无把握之战,“多算胜,少算则不胜”,“知己知彼百战无不胜”,即使信息不对称也可以通过各种制度、机制、方案设计取得和信息对称一样的效果。这种自觉的、积极的实现信息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过程,既是对策的过程,也是对信息的控制过程。在信息控制论看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信息对称是绝对的,不对称是相对的。信息控制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

田园综合体  把智慧农业与农村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的农村经济形态与农业运营模式。田园综合体以智慧农业为基础,以各地支柱产业为核心,以具有田园风光的特色小镇为主导,不但体现了以智慧大农业(农林牧副渔)为中心的多元产业融合,而且体现了以农村为中心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特色化、生态化、社区化、审美化的特征,使农村具有观光、旅游、休闲的功能。田园综合体极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农村综合效益与农民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城乡差别与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人类二次创业的起点,也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使我国农业后来居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最佳途径。

经济本质  本质是现象后面最深层次的对称结构,是产生现象的最根本的动力和原因;经济本质是经济现象后面最深层次的对称结构,是产生经济现象的最根本的动力和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是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因此主体创造、转化、实现价值过程中主客体的对称关系,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

经济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经济规律是经济事物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主体创造、转化、实现价值过程中主客体的对称关系,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规律,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根本规律,人类活动的其他层次的规律,都是这一根本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

大数据  必须通过计算机高效系统协同整合才能精准处理的复杂性、综合性、无序性、随机性、扩展性、流动性、时效性强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对大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和有效管理可以实时动态识别吸收有用信息,实现信息控制,实现对社会、国家、企业、人体健康进行精确有效管理,减少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社会发展,使数据产生极大附加值。

云计算  作为计算机专业术语是指网络应用软件,即互联网和应用软件的结合。通过把网络和应用软件的结合实现信息、知识的共享和个性化服务的结合。网络应用软件真正实现了网络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一般性服务向个性化服务的转化。网络应用软件是互联网+的现实基础,是知识产业提升整合传统产业的有效工具。云计算是母概念,“区块链”是其衍生出来,“比特币”又是“区块链”衍生出来。其他类推。

新旧动能转换  发展经济学概念。新旧动能转换即通过新模式代替旧模式,新业态代替旧业态 ,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代替旧材料旧能源,实现产业升级,实现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外延增长型向内涵增长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质是增长向发展转换,核心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机制的转换——价格机制向价值机制转换、交易成本降低向附加值提高转换、边际效率提高向边际效益提高转换、经济规模向规模经济转换、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换、跟爬模式向现代化经济体系转换、GDP经济向幸福经济转换,理论基础是对称平衡理论。

智慧经济运行模式  通过智慧(战略策划—策略规划)—智能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实体经济的运行机制,实现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对经济活动的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实现产业升级,实现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外延增长型向内涵增长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济运行模式。

去杠杆化  “杠杆”是指负债经营,“杠杆率”是指负债率,“去杠杆”是指避免企业负债经营或尽量降低企业负债率,“去杠杆化”是指用股权融资代替债权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主导方式乃至唯一方式。去杠杆化是防范金融危机的必要措施。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从间接投融资为主向直接投融资为主转化、逐步用股权融资代替债权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主导方式乃至唯一方式。是金融发展的逻辑,也是经济发展的逻辑。

对称经济学  运用对称、五维空间、复杂系统论的方法,以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出发点,以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对称发展观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科学的、一般的、人类的、与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科学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的创立实现了经济学由学说范式向科学范式的转换,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经济结构  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结构。

精致市场原教旨主义  精致市场原教旨主义是随着人类经济形态从小商品经济到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知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自由资本主义世界频发的经济危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朴素市场原教旨主义乃至古典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不断冲击,市场原教旨主义不断装饰外表、修正枝节、补充内容、维护内核、使市场原教旨主义在保持基本范式内核的前提下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使之越来越精细化、精准化、实证化、全球化、系统化、模式化的理论形态。依时间大体顺序表现形式有五种:一是由粗放的价格自由涨落向精细的边际主义深化,如新古典边际主义革命、新兴古典超边际分析方法;二是由横向的供求均衡向纵向的增长方式转化,如林毅夫的建立在对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边际分析基础上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三是由赤裸裸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向包装的、隐蔽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演化,如凯恩斯宏观经济微观化的国家干预主义、新制度经济学实证分析框架中的“制度分析”与“规范”分析、林毅夫新古典经济学方法框架中市场经济政府“有为”的政策建议;四是使市场原教旨主义从国内走向国际、一国走向全球,如林毅夫的国际分工论、超越凯恩斯主义;五是使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观念成为可操作的模式,如林毅夫的市场换技术模式、燕行模式、领头雁模式。但不管怎样变化,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本质不变,线性、客体性、还原论的本质特征不变。

新结构经济学  是在结构经济学的范式框架中提出结构经济学的新的基础理论,包括新的结构经济学概念、范畴与新的结构经济学原理。新结构经济学是用时间、空间、层次统一的五维空间结构方法解释经济现象、认识经济结构、把握经济规律、揭示经济本质的经济学。在新结构经济学看来,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结构是基本的经济结构,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数字经济  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数字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工业4.0或后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的核心要素。正是得益于数字经济提供的历史机遇,使我国得以在许多领域实现超越性发展。

自主创新  发展经济学概念。自主创新是以人为主体积极、主动、独立的发现、发明、创造的活动,以内容来划分包括自主科学创新与自主技术创新,以主体来划分包括个人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国家自主创新、民族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民族独立、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自主创新是实行赶超战略、后来居上、超越发展的根本途径。数字经济为发展中国家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赶超提供了现实基础。

民族主体性  民族和国家的独立性、自主性、完整性、安全性。民族主体性是一个民族基于自己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具有民族凝聚力的不依附任何强国独立自主走自己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性质。民族主体性中,文化自信是根本,民族凝聚力是核心。在现实中,民族主体性往往表现为国家主体性。由于国家是制度的组合,所以民族主体性的依据在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的基础上又加上制度自信。在现实表述中,国家主体性和民族主体性是同义词。

形而上学  狭义指关于世界的本质与规律的观点、理论与理论体系,广义指关于世界任何领域的本质与规律的观点、理论与理论体系。狭义的形而上学与哲学是同义语。广义的形而上学与科学是同义语。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即形式逻辑思维方式。

形式逻辑思维方式  把形式逻辑当做思维方式的片面、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源于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形式逻辑普适性绝对化。所有悖论都是因形式逻辑思维方式产生,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发现不了、解释不了、解决不了的逻辑错误。通常讲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实际上是指形式逻辑思维方式。

对称逻辑思维方式   对称逻辑思维方式是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逻辑是辩证逻辑的高级阶段,是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逻辑发展的最高阶段;对称逻辑思维方式整体运用人类的思维规律,综合运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化解了困扰人类几千年的悖论

全息逻辑  根据事物的全息关系进行推导、从已知推知未知的逻辑。例如“一叶知秋”、“窥见一斑”、“听话听音”、“举一反三”等,都是根据事物的全息关系进行推导、从已知推知未知的过程。由于根据事物的全息关系进行推导、从已知推知未知的过程不是抽象推演的过程,而是直觉的过程,所以全息逻辑也叫直觉逻辑。事物的全息关系规律通过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的获得性遗传形成动物和人可以根据事物全息关系进行推导的不学而知的本能。人根据事物的全息关系进行推导、从已知推知未知的能力还来源于个人经验的积累与人类经验的积淀两方面。人类经验的积淀形成人类独有的获得性遗传,使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类个体天生具有全息推理、直觉思维的能力。人类根据简单的全息推理、直觉思维自发得出来的结论之所以往往比复杂的抽象逻辑推演得出来的结论更准确,是因为在人类长期经验积累积淀、获得性遗传基础上形成的全息推理、直觉思维往往是事物更深层次本质的反映,知性抽象逻辑(包括数理逻辑)推理往往只是现象层面的反映。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上直觉逻辑优于抽象逻辑,说明数学模型不是认识和检验科学真理的必要条件。

直觉逻辑  即全息逻辑。

云计算  网络应用软件。通过把网络和应用软件的结合实现信息、知识的共享和个性化服务的结合。网络应用软件真正实现了网络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一般性服务向个性化服务的转化。网络应用软件是互联网+的现实基础,是知识产业提升整合传统产业的有效工具。

产业网  由互相衔接、有内在联系的纵横交错的产业链组成并通过集团化运作的产业链群。产业网通过提高品牌效益、规模效益和智能化、数据化、系统化管理水平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资源、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产业网本身属于中观经济形态,但产业网的形成有效实现了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的有机统一,是智慧经济时代通过经济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的最佳企业组织形式、运营模式与产业模式,也是有效实现产业融合、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的最佳企业组织形式、运营模式与产业形态。产业网和产业群的区别:产业群中各个产业链的关系是外在的,产业网中的各个产业链无论产业内容还是组织形式都是内在的、有机联系的。产业网把相关、表面上不相关的产业链在产业内容上建立起内在联系,通过集团化运作保证这种联系。产业网是产业链、传统产业园、产业集群、现代社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区域经济合作体等的升级版。产业网是产业创新的方向。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在时间上先后产生、结构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在同一个产业、产业链、产业网中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与经济增长方式,是用无形渗透有形、高端统御低端、先进提升落后、纵向带动横向,使低端产业成为高端产业的组成部分、实现产业升级的知识运营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与企业经营模式。产业融合以第五产业知识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第二产业工业为中介,第三产业服务业为核心,第四产业信息业为配套,是在产业层面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推动产业升级的系统工程。产业融合以第三产业为核心,既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又能多维度提高产业、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的智慧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产业融合是城乡融合区域融合的本质,是城乡融合区域融合的核心、纽带与催化剂。产业网是能有效实现产业融合的企业组织形式、运营模式与产业形态。

社区  指村、镇中居民集中居住、有着相对独立完整的生活配套设施、国家最基层的行政区划单位的区域,如街道、居民小区、自然村等。在以人为中心、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现代社区有着比传统社区更丰富的功能。用智慧生态大健康定位的现代社区将不但实现城市生态化,而且引导、主导农村田园一体化与农村新型城镇化。智慧生态大健康是城乡社区现代化的催化剂;通过城乡共建智慧生态大健康社区可以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产业融合。

智慧生态大健康社区  以大健康为核心,互联网-物联网-供应链的统一为纽带,实现线上线下、直销和优质服务、一般性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成为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护理、健康咨询、养生养老基地的现代社区。智慧生态大健康社区以基因检测为端口,通过智能机与客户终端对客户进行实时动态的全方位生活化高层次的健康服务管理。用智慧生态大健康定位的现代社区将不但实现城市生态化,而且引导、主导农村田园一体化与农村新型城镇化。智慧生态大健康是城乡社区现代化的催化剂;通过城乡共建智慧生态大健康社区可以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产业融合。

现代社区  即智慧生态大健康社区。

产业  产业概念形成于工业经济时代,产业指的是工业,工业指的是制造业,所谓产业就是制造业。在后工业经济时代,随着农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逐步产业化,产业指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属于同一相对独立层次、有着相同生产经营内容、相近技术组织结构的国民经济部门群体;并根据在社会经济系统中所处的不同层次,迄今为止形成的产业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第四产业信息业,第五产业知识业。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系统由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第四产业信息业,第五产业知识业五大产业组成。

产业化  1、社会经济系统中未形成产业的经济主体与经济活动由新产业的萌芽逐步形成为产业的过程。2、把原来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盈利的公益部门、即非GDP部门转变为GDP部门使之成为社会产业中的组成部分的政策取向与改革活动,如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住房产业化,等等。

产业革命  作为发展经济学概念的产业革命即宏观的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新的产业;通过宏观的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新的产业实现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人类迄今已发生六次产业革命:第一次畜牧业,第二次农业,第三次手工业,第四次工业,第五次信息业,第六次知识业;并形成五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农林牧副渔),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第四产业信息业,第五产业知识业。由于知识产业不仅指知识产业化,而且指知识产业龙头化,所以没必要把知识产业按生态原则来重塑改造传统产业而形成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称之为第七、第八次产业革命。第六次产业革命形成的知识产业是人类第二次创业的开始。

原创理论  科学学意义上的原创理论严格指别人没有说过、可以证实不可证伪的科学理论体系。原创理论首先有一个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原创核心概念,以这个概念为出发点,从抽象到具体,根据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一环扣一环展开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理论体系,以学术论文或学术专著为表现形式。原创理论必须逻辑(形式逻辑与对称逻辑)上自圆其说,经得起实践检验。原创理论不是新观点、新解释、新政策、新方案、新模型、新模式,而是新理论。原创理论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创新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创新性与实证性的统一、创新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主体性的统一的科学理论。原创理论的核心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科学的原创理论往往是原有理论或前人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是通过原创理论的产生来实现,没有原创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原创理论不包括那些虽然别人没有说过、但可证伪的不科学理论和不可以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非科学理论。

原创基础理论  科学学意义上的原创基础理论指别人没有说过的、可以证实不可证伪的科学的基础理论。原创基础理论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改变一门科学原有范式中的旧的基础理论,形成一门科学原有范式中的新的基础理论;一是改变一门科学原有范式,形成一门科学新的范式;三是开辟科学新领域,创立新学科,并形成该新学科的基础理论。如对称经济学就是新的经济学范式,对称平衡论就是新的、科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在科学的基础理论上可以衍生出一门学科新的原创理论群。科学的基础理论往往是原有多种理论或前人多方面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原创基础理论的产生标志一门学科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原创基础理论不包括那些虽然别人没有说过、但可证伪的不科学基础理论和不可以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非科学基础理论。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大健康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以大健康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形态作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而且是经济学范式转换。

智慧  智慧是通过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来反映、把握、运用规律,实现人的实践目标的人的智力的功能。智慧和阴谋诡计或鬼点子的区别在于:前者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属于正能量;后者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属于负能量。前者成功是绝对的,失败是相对的;后者失败是绝对的,成功是相对的。智慧和大聪明是同义语。智慧和小聪明的区别在于:前者反映、把握、运用的是深层次的规律,因而带来的是大成功;后者反映、把握、运用的是浅层次的规律,因而带来的是小成功。

知本运作  也叫智本运作。知本是上升为资本形态、并在资本运作中占主导的知识资产。作为知识或智慧的资本主导货币资本运作,在资本运作中占有比货币资本更重要的地位,并因此形成智投模式,从而使人类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本运营上升为知识运营,实现了人类由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转化。知本运作或智本运作是智慧经济时代的资本运作模式。

资本运作  资本是抽象化的资产。微观来看,资本运作是在资产运作的基础上、把资产上升为资本以推动企业资产运营实现企业高附加值与高成长性的企业运作模式。资本运作的核心目标不是利润率,而是企业成长性。宏观来看,资本运作是资产运作之后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资产证券化、资本化,进行高端全产业链整合,促进资产优化配置与资源再生,使资产可以保值增值转让变现,是资本运作的本质特征。资本运作也叫资本运营。

资产运作  资产是具体化的资本。微观来看,资产运作是通过包括资产并购重组在内的资源优化整合实现资源优化再生、提高企业附加值与成长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宏观来看,资产运作是产品运作之后的经济增长方式。产业链整合是资产运作的典型形态;提高企业附加值与成长性是资产运作的目标与本质特征。资产运作也叫资产运营。

产品运作  产品是企业作为终端产物的资产,由企业的非终端资产包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互作用转化而来。从微观来看,产品运作是通过技术改进、质量提高、市场开发、科学管理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与企业利润率的企业运作模式。产品运作的核心是提高企业利润率。从宏观来看,产品运作是资源运作之后的经济增长方式。产品运作也叫产品运营。

资源运作  是一个国家、地区以自身的自然资源为终端产品进行开发、生产、交换、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运作模式,整体上是人类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低级增长方式;在人类经济发展处于高级阶段时,处于从属地位的增长方式。该增长方式的特点,是根据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进行生产经营,发展一国与地区经济。资源运作也叫资源运营。

双顶级论  “双顶级”即所谓“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和“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双顶级论”是目前高校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名实行的人事制度设计,即高校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引进的人才必须是“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能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

事实证明,所谓的“双顶级”不是真正的顶级;“双顶级”选人标准不是真正的高标准严要求,而只是承载高校自主办学主体狭隘利益的西方话语权对中国话语权的一种恶性竞争;按照“双顶级”标准建构起来的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只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海市蜃楼。

政府宏观调控  也叫国家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或国家宏观调控是以政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主要是财政手段),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主导、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核心、经济结构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政府宏观调控是系统工程。对称型反周期调控,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本质;制定对称型产业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核心;财政手段,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途径。政府宏观调控是小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知识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常态化的政府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

政府干预经济  也叫国家干预经济。政府以货币为主要手段调节宏观经济实现经济均衡发展避免经济周期波动的行政行为。均衡型周期性调控,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本质;制定均衡型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核心;货币手段,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途径。政府干预经济是小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产物,周期性的政府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

哲学  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认识,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是世界观的功能,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主体与客体(包括思维与存在)的对称关系是人与自然的最根本关系,所以哲学严格来讲就是对称哲学。

市场  互相交换价值的场所、促进互相交换实现价值的机制,保证平等交换充分实现价值的制度。

市场经济  在人类互相交换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平等交换价值为主要内容与根本动力、通过平等交换价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使社会财富最大化的经济形态。

劳动价值论  狭义指价值不但是劳动创造的,而且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因素的理论。广义指价值虽然是劳动创造的,但劳动不是形成价值的唯一因素,自然资源,生产资料,提供、整合资源的资本,以及企业家、管理者也参与价值的形成的理论。从狭义的劳动价值论到广义的劳动价值论,是对直接劳动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的反映。

产业经济学  关于产业的要素、结构、功能、性质、发展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属于部门经济学范畴。

健康  狭义的健康指身体生理健康,即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处于无疾病状态;广义的健康除了身体生理健康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即身心健康。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灵健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的身心健康由多种因素决定,除了身体因素,还有社会、精神因素。人的健康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全息元”。

大健康  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个人健康和社会健康的统一。人的生理健康与心灵健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的身心健康由多种因素决定,除了身体因素,还有自然、社会、精神因素。人的健康是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全息元”。大健康就是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使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的幸福有机统一的社会生态健康状态。

大健康产业  就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使经济发展与人的幸福有机统一、社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态。由于人体健康的系统性、整体性、有机性,所谓健康产业只能是大健康产业,不是大健康产业就不是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只能全产业链,没有全产业链就不叫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新的动能,为质量增长型增长方式提供新的增长点,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模式。以人的健康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是综合、横跨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社会系统工程。

智慧生态大健康  智慧生态大健康,就是以智慧为大健康产业链整合的灵魂、以生态为大健康产业链整合的基础的大健康全产业链。所谓大健康只能是智慧生态大健康,所谓大健康产业只能是智慧生态大健康产业。以人的健康为核心的智慧生态大健康产业,是以生产“治未病”保健食品为核心,从终端产品、低端产品、原料、肥料、种子、土壤、农药、渠道、环境都体现健康理念,综合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社会系统工程。形成大健康全产业链只能靠产业链整合。

大健康经济学  研究人的健康与健康产业的本质与规律的经济学科。大健康经济学在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以自然的对称关系中研究人的健康与健康产业的本质与规律。大健康经济学与已有的健康经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健康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健康,研究内容是健康本身的经济学意义;大健康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但包括健康,而且还包括健康产业,研究内容是健康与健康产业的本质与发展规律。大健康经济学的理论意义是强化了经济与经济学的主体性,完善了对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践意义是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与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健康经济学是对称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产业链整合  把不同生产要素根据优势互补原则进行对接以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化再生,提高资源、产品、资产、资本附加值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模式。全产业链整合是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产业链的产业链整合。全产业链整合是产业链整合的目标与动力,严格意义上的产业链整合就是全产业链整合。高端全产业链整合是包括文化、理论、理念、品牌、模式在内的全产业链整合。智慧经济时代高端全产业链整合是包括知识运营—资本运营—资产运营—产品运营—资源运营在内的全产业链整合。产业链整合和资产并购重组的区别:前者着眼于资产的质量与价值,后者着眼于资产的数量与价格。前者着重产业内容,后者着重产权形式。产业链整合是五维空间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系统性、有序性、有机性、价值性、再生性、开放性,是产业链整合的本质特征。大健康产业链整合,是产业链整合的典型。

博士标配论  把博士学位作为人事配置和学术评价基本标准的我国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评价标准与人事制度设计。由于学历和学力本来不能划等号,我国的博士培养模式存在博士学历化、行政化、商品化等严重缺陷,在博士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中存在严重的权力寻租与腐败现象,我国目前博士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整体素质并不一定高于非博士,博士标配论没有科学根据。博士标配论纯粹是强制推行教育产业化、教育行政化、学术行政化的产物。博士标配论严重冲击了我国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与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与社会发展趋向不兼容。

知识资本  上升为资本形态、并在资本运作中占主导的知识资产。知识资本和知识资产的区别在于:知识由原来的参与资产运作、在资产运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到主导资本运作,在资本运作中占有比货币资本更重要的地位,并因此形成智投模式,从而使人类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本运营上升为知识运营,实现了人类由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转化。

股权融资  靠释放股权来融资的企业融资方式,属于直接融资范畴。从内容来看,股权融资早已有之;但作为经济学金融学概念的出现,则是近年直接投融资占主导、股权融资成为融资的主要方式与企业家和投资者分离的产物。

股权投资  靠通过拥有企业股权来投资的投资方式,属于直接投资范畴。从内容来看,股权投资早已有之;但作为经济学金融学概念的出现,则是近年直接投融资占主导、股权投资成为投资的主要方式与企业家和投资者分离的产物。

智投模式  智慧经济的股权投资模式,即建立在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与企业成长性准确评估基础上的股权投资模式。股权投资与对企业成长性进行评估是智投模式与风投模式的共同点;对企业成长性评估是否建立在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基础上,及由此决定投资所要承担的风险系数的不同,是智投模式与风投模式的不同点。风投模式由于对企业成长性的评估不是建立在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基础上,所以股权投资风险系数较高;智投模式由于对企业成长性的评估是建立在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基础上,所以股权投资风险系数较低甚至无风险。风投模式以货币资本为主导,智投模式以知识资本为主导。风投模式属于资本运营增长方式,智投模式属于知识运营增长方式。风投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博弈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智投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对策论与信息控制论。

产业链  由生产某个终端产品的全过程各个相互衔接的不同环节组成的完整链条,主要包括原料生产、初始产品生产和终端产品生产三个环节。产业链的区分是相对的,一个产业链的终端产品,有可能是其他产业链的原料或初始产品。一个产业链中的原料、初始产品叫下游产品,终端产品叫上游产品。一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可以由一个企业来完成,也可以由多个企业来完成。由一个企业(包括企业集团)来完成的,叫全产业链模式。产业链是结构,企业成长性是功能;整合产业链是手段,提高企业附加值与规模经济效益是目的。

产业链升级  提高产业链中终端产品的级别,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的产业链升级也叫产业升级。微观的产业链升级是企业产业链升级,即企业生产的终端产品级别提高。产业链升级的功能和目的是提高企业、产业的附加值与取得更大的经济规模效益。

全产业链  又称全产业链模式,是由一个企业(包括企业集团)来完成全产业链生产经营的模式。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取得规模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本身是一种盈利模式;2、上下游产品衔接,企业可持续发展;3、独立上市可能性大,市盈率高;4、直接融资容易;5、有利于树立品牌;6、有利于企业产业链升级,并推动社会产业链升级。高端全产业链是把产业升级和全产业链相结合、使企业具有高成长性的运营模式。

城乡融合  通过农村城镇化与城市生态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社区化建设,是城乡融合的纽带;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产业融合,是城乡融合的核心。

本文链接: http://www.sinopecmobil.cn//a/guancha/7941.html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01 责任编辑:五元源码铺

声明: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五元源码铺原创或编译,转载时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五元源码铺”,五元源码铺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标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五元源码铺立场。

相关文章

快讯

人物

本周热文

热门标签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