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杜堂模式”:盘活农村沉睡资源 引来致富活水
- 网易娱乐
- 2019-07-16 12:17
【看长江之变】黄陂“杜堂模式”:盘活农村沉睡资源 引来致富活水[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7月16日讯 (记者 魏敏) 7月15日,“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长江之变”网络主题活动记者一行来到武汉黄陂区杜堂村,看到村内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色调统一黑瓦白墙,门面装饰古色古香,一派生机勃勃、怡然自得的田园风光。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市区挂点的贫困村,除了小山坡上形单影只的几棵树,就是山脚的抛荒地。
武汉黄陂区杜堂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4年,杜堂村荒耕地60%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30%,房屋闲置率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0元。人口空心化、村庄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社会服务空心化达到历史低位。
同年,黄陂区将杜堂村作为“美丽乡村试点村”,创新实施“三乡工程”,引导市民下乡、企业兴乡、能人回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实现城乡要素连接互动,在较短时间内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取得了乡村振兴显著成效,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鲜活样本——“杜堂模式”。
武汉黄陂区杜堂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如何激活农村闲置资源、吸引市民下乡?木兰花乡景区总经理张荣金介绍,想要让市民下乡,就要把农村的闲置资源得到合理应用,吸引市民来居住、养老、投资,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为打消下乡市民的诸多顾虑,杜堂村成立了杜堂旅游专业合作社,确保市民下乡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合作社成员以房屋、村湾空闲地入股合作社,占股63%;企业投入资金,打造平台,占股34%;村集体参与管理和运营,占股3%。
武汉黄陂区杜堂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通过“杜堂模式”,村民摇身一变成了大股东,村民的收入由之前单一的务工、务农收入,转变为四种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收入,平均每户每年2000元;二是景区打工收入,每户两个劳动力,约4万;三是合作社入股分红,村民按改造后农房评估价的10%保底分红,保底额度约2万无,超过保底线的按合同约定分红;四是村民家门口小本生意收入,创业收入等。
武汉黄陂区杜堂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杜堂模式”有效推动了农民闲置农房转变为财富要素、农村资源转变为创富资本。目前已带领40个贫困户成功脱贫,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
本文链接: http://www.sinopecmobil.cn//a/jinrong/10612.html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WB11 责任编辑:五元源码铺
相关文章
快讯
-
10-28 12:10
玖亿酒友网【共享酒仓】,新零售
-
10-22 16:06
实德金融践行公益初心不变 再度
-
09-16 14:53
中国工艺美术展示的大平台 百姓
-
08-16 16:50
华星美育发布 | 促进艺培行业从教
-
08-14 15:44
瑞银信全国招商
-
07-20 11:37
养老金能不能长期足额发?刚刚,
-
07-20 11:35
专家齐聚上市公司研讨会聚焦科技
-
07-20 11:34
合肥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累计发
-
07-20 11:24
6600亿元!国有资本持续“输血”
-
07-20 10:49
31省份上半年收入榜:京沪人均可
-
07-20 09:33
甘肃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化 高耗能
-
07-20 08:57
国产伟哥利益战 康业元实名举报
-
07-20 08:21
31省份上半年人均消费榜:京沪超
-
07-20 06:44
新增债券发行进度大幅提升
-
07-20 06:35
上半年经济数据解读:新旧动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