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药”“侵蚀”学生群体络平台成药品流通“集散地”

金融
  • 腾讯娱乐
  • 2019-06-21 08:20

  “聪明药”“侵蚀”学生群体亟待关注
        专家呼吁加强网络平台监管,切断违禁药品地下流通渠道

  记者近日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学生为了提高成绩,使用“聪明药”哌醋甲酯、“兴奋剂”等多种兴奋剂类药品。这些药品一般被严格管制,学生和家长则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和社交平台等购买。记者进一步采访发现,学生群体滥用兴奋剂类药品,容易带来身体损害和成瘾等问题,甚至会导致一些人变成毒品成瘾者,亟待充分警惕,加强监管。

  “聪明药”等多种兴奋剂“侵蚀”学生群体

  一个二十来岁的天津小女孩,在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早恋等原因学习下降,焦急的家长为了让其提高成绩,听说有吃了让人聪明的药,就给她买了两盒。刚开始吃药的时候,小女孩感觉还挺好,学习成绩也有好转,但是服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整个人变得焦虑易怒,人格都改变了,连学都上不了了。女孩告诉医生说,不上学后只能在社会上混,为了缓解“聪明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慢慢接触上了冰毒,后来被公安机关处理,进了戒毒所。

 

  来自天津市公安局安康医院的专家介绍,所谓“聪明药”,其实是“利他林”、“专注达”等药物,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哌醋甲酯可以使服用者的注意力提升、疲劳感下降。

  因为哌醋甲酯的“特殊功能”,一些人将之理解为“吃了就会让人更聪明,学习更好工作更好”,一些学生甚至白领开始使用。

  “问药师”创始人、原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门诊主任冀连梅说,目前像“利他林”这种“聪明药”滥用的情况开始多了起来,一些人也会产生依赖甚至成瘾。“有家长向我们询问‘聪明药’的效果,一般是因为他身边有人想兜售。”

  冀连梅说,从国外来看,尤其是在美国,精神类药品泛滥一直饱受诟病。“利他林”在一些大学生里泛滥,因为美国大学生课业压力比较大。国内一些不法分子以美国名校学生都用“聪明药”来宣传,导致国内一些家长、学生以为国外都在用,能提高成绩,而没考虑可能造成的伤害。

  在我国,“利他林”的主要成分哌醋甲酯被卫生行政部门列入精神药品名单,医生介绍,哌醋甲酯的作用机制与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又名安非他命)类似,在大剂量长期服用时可能成瘾,还有一些人从“聪明药”开始,最后可能变成麻古、冰毒等毒品的成瘾者。

  哌醋甲酯之外,其他一些兴奋剂类药品也成为一些学生借以提高成绩的“法宝”。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家长、学生为了在体育测试中取得高分,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每年中高考体育考试前,都有人在网上求购兴奋剂类产品,期望以此提高成绩。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在官网公布的信息中,就有两名女中学生田径运动员在高校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中被发现使用了违禁药物。这两名学生中,一名来自山东枣庄,在2018年1月13日招生考试的药检中被发现使用了 “司坦唑醇代谢物”;另一名来自山西大同,在考试中被查出使用了“美雄酮代谢物”——这两种物质均属违禁药物,且两人均放弃了B瓶尿样的检测。

  药品多渠道流通网络平台成“集散地”

  记者采访发现,对于哌醋甲酯,在各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管控。国际反兴奋剂局 (WADA)公布的200多种禁用药物,其中常见的兴奋剂刺激类包括苯丙胺、咖啡因、麻黄碱(常包含于各种感冒药)等。

  但是对于这些被管控的兴奋剂类别药品,在校学生是如何获得的?

  记者在一些二手物品交易平台搜索“利他”等字样后发现,数条药物广告隐藏在其他商品之中。有商家在商品销售中写着“聪明的只有利他”“瑞士巴基混血”等字样,商家表示,这是销售瑞士产或者巴基斯坦产的“利他林”。另一位商家则表示,代购印度“利他林”,帮助提高学习成绩,“林中阅春秋 一朝问榜首”。

  同时,在一些社交网站,“利他林”广告并不少见,有人发微博“求利他林”,便有卖家应声而至。还有卖家在社交平台上写下利他林的服用经历,称这是“好用的益智类药物”“对考试大有帮助”。

  网络上的违禁药品从何而来?冀连梅表示,“利他林”等药物在监管层面是比较严格的,按照一类精神药物管理,医院等正规渠道是不容易开出来的,更多是通过走私或者黑市。无论是商品名“利他林”,还是通用名哌醋甲酯,不法商贩将其包装成“聪明药”就很有吸引力,具有迷惑性。

本文链接: http://www.sinopecmobil.cn//a/jinrong/8164.html 来源:腾讯娱乐 作者:WB11 责任编辑:五元源码铺

声明: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五元源码铺原创或编译,转载时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五元源码铺”,五元源码铺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标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五元源码铺立场。

相关文章

快讯

人物

本周热文

热门标签

顶部